【轉載中國教育新聞網】“隻要膽子大,清明九天假;意誌不脆弱,假期到期末;要是再邪惡,大學哪有課。”
隨著清明假期臨近,一首順口溜在不少大學生中轉發,讓“逃課”成為熱議話題。昨日,記者調查武大、中南民大、湖北二師、武漢東湖學院等高校學生,探尋大學生逃課的動機。
瘋狂族:為了網遊或旅遊
來自江蘇的大二男生王煥,雖然才20歲,卻已是資深“背包客”了。“假期所有景點都爆棚,我不喜歡那種人山人海的感覺。”王煥說,他常逃課去旅遊,而節假日反而安靜呆在學校補落下的功課,不過這種方式顯然是失敗的,他已經有5門功課“亮紅燈”。
與王煥這種遊俠的瘋狂相比,陳歡則瘋狂地宅在寢室打網遊。隻有老師點名時,蓬頭垢麵的他才會火急火燎趕到教室。
浪漫族:要陪女友過生日
武漢東湖學院大三男生陳敏昨天沒去上課。“女朋友今天生日,每年的今天,我都要趕到漢口去陪女朋友過生日。”陳敏笑稱,每年女友生日他都會這樣做。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大三學生張成軍也一樣,隻是因為女友在南京,他“逃得更遠”。“從大二開始談朋友,我們就約定好了,每年生日大家在一起過。我總不好讓她逃課來找我吧。”
理性族:自己製訂課程表
武漢大學文學院大三學生李林林的床頭有兩張課表,一張是學校設置的,另一張是自己設置的。
李林林雖然就讀文學專業,但喜歡經濟管理類課程,所以她經常選擇性地逃掉一些本專業課程,去旁聽經濟管理方麵的課程。“我選擇逃課的原則,一是興趣,二還得看上課老師是否嚴格點名。”李林林說。
此外,還有部分兼職或創業的大學生,以及社團成員,往往會因為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而逃課。
專家意見:疏堵結合杜絕逃課
去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91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4.7%的受訪者坦言當前大學生逃課現象嚴重。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曾讓全校學生核算自己的大學成本,其結果是:在學校待1天,就要花掉父母85元,折算出每節課的成本是14元。“逃1節課不僅浪費父母14元錢,更舍棄了寶貴的45分鍾。”該校學工部部長吳爭強說,一些大學生動不動逃課,其實家長含辛茹苦掙錢送孩子上大學不容易,大家應該珍惜時間、把握機會,切勿虛度光陰。
為杜絕大學生逃課,學校和老師想了很多辦法,有的甚至采取對號入座方式來解決。對此,吳爭強表示,最終解決逃課問題,應疏堵結合,一要靠“拉”,二要靠“推”:授課教師提高課堂質量,將學生拉回課堂;輔導員與學生談心,將他們推回課堂。(注: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