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萬壽菊海,經濟盛開——我院學子探尋嵩屏村農業發展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2-08-14瀏覽次數:10

實踐隊員與魯甸縣大地種養合作社負責人合影 高涵攝

實踐隊員與村支書和工作人員探究萬壽菊產量變化 高涵攝

實踐隊員體驗萬壽菊搬運過程 高涵攝

【本站訊】水磨鎮嵩屏村山高坡陡,氣候冷涼,過去村民以種植玉米、洋芋、蕎麥為主,產業結構十分單一。自萬壽菊在水磨鎮黃泥寨等村試種成功後,嵩屏村村組幹部解放思想、大膽嚐試,積極帶頭示範,帶領群眾種植萬壽菊,獲得了顯著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魯甸行實踐隊於88日赴嵩屏村村委會與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溝通並前往魯甸縣大地專業種養合作社躬身實踐,實地調研,總結其成功經驗以供其他地理環境和氣候類似的鄉鎮學習借鑒。

積極探索,解放思想,創新鑄就成功

88日,實踐隊來到嵩屏村進行走訪調查,在與當地三十餘戶村民進行走訪調查後,實踐隊了解到,曾經村民多是種植可食用性作物,如洋芋、蕎麥、玉米等。但在村委會長期堅持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小組會,不斷宣傳後,農民的思想覺悟有了質的提高,開始接納和適應新的種收模式。隨後,實踐隊來到嵩屏村村委會,與村支書進行交流溝通,共同分析嵩屏村脫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結合村支書的過程介紹和實踐隊員的走訪結果,雙方共同將原因總結為以下三點:首先,突破固有格式,積極不斷創新是先決因素;其次,村委會的積極推進和思想教育是重要的承接因素。最後,多元化的銷路和萬壽菊的重要藥用、觀賞價值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躬身體驗,深入合作社參與采摘過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隊為了進一步探究萬壽菊對當地農戶的經濟收益的影響,深入魯甸縣大地專業種養合作社走訪調查,並切實體驗萬壽菊的加工和運輸工作。

在與村民一同加工的過程中,實踐隊員了解到,由於氣候和品種原因,該地萬壽菊從種到收隻要四個多月,投入小、收入快,而且在其他時間裏,農戶們依舊可以種植馬鈴薯等作物來滿足食用和牲畜喂養的需求。加工過後,實踐隊員隨農戶們一同進行了萬壽菊的搬運工作,隊員們發現,該地主要的傾銷路線是銷往昭通宜鴻公司。該公司主要收購兩種萬壽菊:種植大戶進行粗加工後的產品和小戶農民直接采摘出的原生產品。為進一步了解當地農戶產出和加工的萬壽菊質量以及萬壽菊在精細加工後所得到的產品的經濟效益,實踐隊員前往昭通宜鴻公司在該地建設的代加工廠,經過了對於工廠的工作人員的走訪調研和與代加工廠的孫廠長的溝通,實踐隊員了解到該地麵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農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很多高科技的農耕用具無法使用,也沒有科學的、可持續的耕種方式,這兩種不僅直接影響了萬壽菊的產量和質量,而且在代加工廠裏還要進行二次篩選,避免雜草和其他植物進入到發酵池中,影響最後提取出的葉黃素純度,這就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二是當地路況仍需改善,代加工廠有兩年經驗的工人孫先生表示,萬壽菊的葉黃素提取主要靠的是噴灑芯來旺乳酸菌液後的發酵過程。而當地山路崎嶇難行,免不了顛簸磕碰,這樣一來萬壽菊損傷的莖葉會流失大量的葉黃素,從而影響提取出的葉黃素濃度。但是在與實踐隊員的交流中,當地村戶表現了極大的決心,他們認為,既然有致富的機會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他們不願意也不可能放棄進一步提高自身經濟水平的機會,一定會積極配合政府站卡爾各項教育活動,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創收。同時,當地政府也在積極做好保障工作,當地有數台挖掘機同時開工,預計今年十月份即可修出平坦的萬壽菊運輸路線,為當地提供足夠的運輸保障。

  青年行動,聆聽基層想法

      實踐隊員在與農戶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後,應村民們的熱情邀請,和當地村民共進晚餐。在看到認真負責、勇於創新的村支書,積極推進各項工作的村委會,積極配合工作、踏實勤勞的村民,重視人民利益的地方企業後,實踐隊員不禁心生敬佩之情,這樣一個富有生機活力得,勇於開拓創新的,充滿了團結精神和奮鬥精神的鄉村是注定會走向成功致富之路的。作為實踐隊的成員,走進大山,走入種植基地,深入了解當地的農業發展狀況和農戶的經濟收入,人人貢獻一份小力,為鄉村發展做出貢獻。此次調研也使得隊員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立誌要努力學習,為社會做貢獻。